欢迎进入中国电影网官方门户!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观察

中外电影人共话“融合”浪潮

发布时间:2017-12-04  浏览次数:386762
分享

12月2日,《今日影评》“影评的力量”中外论坛在福州举办。青年导演陈思诚、国际制片人米奇儿·佩克等以“四方代表”的身份,从“影评助力”等角度展开立体评析,共同探讨在全球化浪潮下,电影作为一门开放的艺术如何将中国元素、中国故事、中国文化融入新时代的交流大背景,在国际范围传播。

与《英雄》、《长城》等具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大片相比,陈思诚这次的《唐人街探案》系列更具有“曲线报国”的意味。陈思诚本人想要打造的“中国的福尔摩斯”——“唐人街第一神探组合”也具有丰富的跨文化色彩。原本在西方文学作品中更为常见的侦探角色,成为中国青年导演塑造人物形象的基底,西方的故事模式融入中国的故事内涵,本身就是国际文化交融的创新产物,也是新时代导演独有的创新表达。

谈到制片与创作上的合作,曾成功操刀励志电影《弯曲的箭头》与魔幻电影《驱魔者》的国际制片人米奇儿·佩克倾囊相授,分享了好莱坞电影剧本开发与电影制作的经验。他表示,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故事,都是人的故事。贴合人性的故事可以弥合跨文化的差异性,都会是他的选片首选。

此次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闭幕影片《双面劫匪》的译制导演孟令军表示,语言作为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文化符号,不同语种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是译制片创作者的难题。而如今,语言带来的障碍正在消弭,中国导演的国际化表达与国际制片人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青睐成为了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氛围的契机。

学者、影评人尹鸿和索亚斌对于孟令军的看法十分赞同。尹鸿表示:“电影原声引进的问题,让我也想到可能如今观众对于电影文化的接受度已经远远超越了客观的语言障碍,其他国家的文化与语言最终所传递出来的情感才是文化交流与互通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许多小语种的电影引进国内,例如《摔跤吧爸爸》等都一定程度上传递了爱与成长,善与恶等普世价值,所以它背后所蕴含的不仅仅是文化差异的体现,其实更大程度上通过故事和情感传递一种互通。”

[责任编辑:z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