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电影网官方门户!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观察

听专家总结做科幻电影最需要什么

发布时间:2017-12-06  来源:影视工业网  浏览次数:807815
分享

2017年的12月的第一个周末,「奇观影展」在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开幕。「奇观影展」今年的主题活动是“奇观2017幻想影像展”,持续两天的科幻奇幻短片展场场爆满,“中国科幻电影拓荒者”主题论坛更是汇聚了今明两年中国科幻电影的“最强阵容”:

《拓星者》导演张小北和制片人关雅荻、《流浪地球》概念设计总监和故事板总监张勃、《机器之血》物理特效总监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特效公司创始人的王乃鹏、著名科幻电影专家同时也是制片人的严蓬和《逆时营救》剧本策划赵颢喆   。

韩国富川国际幻想电影节华语区选片人朱正贤和本次参展短片《我老公是外星人》的导演金炫佑专门从韩国赶到北京,带来了非常棒的映后交流。

这两天的北京朔风劲吹,天寒地冻,但奇观影展的现场是火热的。影迷们一边看短片、开脑洞,一边听各位如今正在挑战中国科幻电影的大咖聊,确实很过瘾。

奇观影展:

要拓宽国内对科幻电影的理解维度

奇观影展从一开始就打出了“以想象力和有趣为标准”的口号,而且要“以发掘奇思妙想、怪咖、脑洞为己任”,注定要走与国内绝大多数影展不同的路子。

作为一个以想象力和有趣为标准影展,科幻是最重要的类型,同时涵盖奇幻、惊悚和烧脑悬疑等类型,或者说,只要你认为你的片子有想象力、好玩,都可以投递过来。据奇观影展组委会介绍,今年收到的上百部国内外短片里面,科幻占了大多数。

“这与我们所强调的方向有关系,主打科幻,意味着更加开放和跨界,与科技、动漫以及各种流行文化关联性更强,也跟中国在科技急速发展之下社会文化的急剧变化有关。奇观影展涵盖了国外奇幻影展的类型,也与流行文化包括亚文化互动,但不会走纯粹亚文化的路子。”

奇观2017幻想影像展放映现场,《自由意志》、《我老公是外星人》、《特洛伊》、《破解者》、《牛奶》、《时空乱流》、《杯子蛋糕》等短片反响尤其强烈。

《我老公是外星人》

《自由意志》

《破解者》

崔睿导演在《自由意志》中展示出对节奏、表演的惊人的把控能力,同时以极简的方式设定了反乌托邦的语境,对权力、人性和自由的主题探讨极为深刻;

《我老公是外星人》则是重口味科幻喜剧,韩国导演金炫佑把脑洞和喜感结合得效果极佳,十分适合亚洲观众口味;

肖阳导演的《特洛伊》、Philippe Mckie导演的《破解者》以及周小帆导演的《时空乱流》都在科幻爱情、赛博朋克和科幻悬疑方面做了颇有新意的探索。

富川幻想电影节华语区选片人朱正贤一直关注中国幻想题材影片的发展,他这次以自己公司韩国珍风景名义推荐的《我老公是外星人》放映现场笑声不断。而看到本届影展开幕片国产科幻网络电影《海带》时,他也表示很感兴趣,评论说片子给人的感觉像是“一杯美式咖啡”。

奇观2017幻想影像展收到的短片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伊朗、荷兰等等国家,涵盖了赛博朋克、反乌托邦、人工智能等等科幻的细分类型,对于科幻或者超现实的表达非常多元。

“我们希望通过奇观影展,能给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拓宽思路。科幻与工业级大片没有必然联系,科幻是通过大众可以理解的现代科技展开的无限可能性的演绎,那么科幻电影就是超现实设定下更精彩的故事和超乎想象的奇观展现。”马贺亮说。

中国科幻电影拓荒者说:

做科幻电影最需要的是认知与沟通

奇观2017幻想影像展推出了关于中国科幻电影的主题论坛:中国科幻电影拓荒者,“不说元年,先谈拓荒”。

论坛邀请了《拓星者》、《流浪地球》、《机器之血》以及《逆时营救》的关键主创,还有国内最资深的科幻电影专家严蓬,嘉宾中有导演、制片人、策划、编剧、概念设计和特效,基本涵盖了做科幻、奇幻电影的各个工种。

论坛由极客电影联合发起人、时光网前主编和迷影文化推广者王双主持。

(从左至右依次为张小北、关雅荻、张勃)

当主持人问《拓星者》导演张小北在拍摄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小北导演很直率地说:

“主要是没钱”。他解释说,没有钱意味着电影拍摄制作过程中明明有成熟的技术手段,没有钱你用不起,只能找替代方案,找替代方案又增加了研发的时间成本。同时在国内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来确定要达到某一个特定的效果需要花多少钱、花多少时间,“这个标准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来”。

作为制片人的关雅荻则说:

《拓星者》这种科幻电影做的时候主要的困难是“未知”,科幻电影的最大难点在于各个环节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在中国做科幻电影与所有制片环节负责人充分了解和沟通就是个很大的难题。

(从左至右依次为张勃、王乃鹏、严蓬)

王乃鹏刚刚完成《机器之血》物理特效的制作。作为国内第一个创立物理特效全流程公司的资深电影人,他说:

做物理特效很大一部分都需要研发,需要从设计结构,材质物料、工艺流程,混合材料研发、成品功能性、人体工程、表面处理、机械设计、机械控制、计算机编程,等等方面综合考虑,而做物理特效工作中最怕的就是需求不明确,物理特效一旦推倒重来,就意味着之前投入的资金、精力和时间都白费了。

他透露说,自己正在做一本小册子,关于物理特效是有据可循的不论是特效化妆、特殊道具、特效服装、特效装置、仿生机械等等都可以找到标准,年底会把沉淀了23年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主持人说,这本册子将来会很热门很抢手。

张勃目前是国内顶尖的概念设计,他在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担任是概念设计总监和故事板艺术总监。由于概念设计是相对比较前期的工作,张勃说:

做《流浪地球》的概念设计最大困难就是如何把视觉艺术表现和科学原理结合起来。

在这一点上,他的团队也经过反复磨合,而导演郭帆更是读了大量天体物理、地质等等方面学科的书。

张小北:

中国科幻电影最快需要8-10年与观众建立类型契约

论坛嘉宾赵颢喆是2017年票房成功的国产科幻片《逆时营救》的剧本策划,他说《逆时营救》的世界观并不复杂,而且他们一开始就把这部电影定位为一部动作片。

对此,作为资深科幻电影专家的严蓬比较赞同,他甚至认为《逆时营救》为国产科幻电影开了一个好头:

“从成本的把控,到演员的选择到最后的呈现是一个比较恰当的一部作品,科幻文化很多源自西方的基督教文明,中国做科幻电影需要自己的社会文化的深度结合,而“不能为了科幻而科幻。”

张小北作为众所周知的科幻迷,认为

做科幻电影,首先要“忘掉科幻两个字”,我们要做的首先是电影,电影最重要的是人物和情感,在黑暗中通过银幕与观众沟通。中国观众将近30年没有看过中国科幻电影了。一般规律来说,一个类型与观众建立起契约机制需要30年,中国可能比较快,但怎么也需要8-10年,这个过程我们是绕不过去的。

关雅荻还提到,

中国是大陆文明,而欧美是海洋文明,对于神秘未知的探索和生命本身认知跟我们有很大不同,这都是我们做科幻电影要有充分认知的地方。科幻电影本身还是电影,要从电影本体去考虑,从人物、情感、故事与观众建立沟通。

终极讨论:

这些也许是拍中国科幻电影最需要的技能

论坛的最后环节,主持人把本届奇观影展人气较高的几部科幻短片的导演请到台上,与论坛嘉宾一起交流,分别是《自由意志》导演崔睿、《特洛伊》导演肖阳、《时空乱流》导演周小帆、《冬眠》导演乔飞、《元》导演王启明。

谈到“做科幻电影最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和技能”时,论坛嘉宾与新锐导演每个人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非常值得玩味。

张小北:坚持 

你必须不断地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因为只有往前走才有可能

关雅荻:积累、年轻、好奇心

知识储备越丰富,在指引方向上才会非常有效率

保持内心年轻,保持好奇心,要不为什么拍科幻呢?

张勃:深入浅出

深入是指对科幻知识的积累,浅出是指面向观众,与观众产生交流

王乃鹏:会做梦

要把自己脑海里的那些东西全部呈现出来

有梦想就坚持 

严蓬:逻辑

逻辑是国产电影比较缺乏的一点,也是科幻电影比较重要的一点

故事的逻辑、人物的逻辑、情感的逻辑、导演镜头的逻辑等

赵颢喆:人情世故

任何电影,都逃不开这四个字

科幻外衣下面是不是真的关心人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是不是有真情实感

崔睿:永恒

好的科幻是探讨人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真正把故事写好是最重要

肖阳:世界观

它是一种规则,从社会、人伦、文化、政治、乃至科技的各个方面

创造世界观的能力最重要

乔飞:考据与联想

科幻是需要想象力的,但它不是天马行空的

周小帆:干、有趣、想象力

先干起来,才能有更多人加入

故事有趣,点子有趣,有一些好玩的东西

用想象力创造出人们没有见过的东西

王启明:氛围

科幻电影第一个镜头就要让观众进去

通过视听、音乐、音效等很多东西营造出一个这样的感觉

「奇观2017幻想影像展」主题活动是「奇观影展」的第一次亮相。对于这次亮相的效果,影展创始人马贺亮表示已经比较满意。他说最重要的是,让长期喜欢科幻、奇幻的影迷在每年有一段时间有一个地方去享受想象力带来的乐趣,从这两天影迷的强烈反响来看,这一点已经做到了。

国内的电影活动有很多,但“这一次,我们要让电影以想象力为荣”。

随着北京展映和论坛活动结束,奇观2017幻想影像展即将开始全国重点城市的巡展。

[责任编辑:z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