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电影网官方门户!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观察

军地航拍案例参考:《红海行动》军地航拍作业全过程

发布时间:2018-03-14  浏览次数:166057
分享

航拍已经成为越来越成为电影里展现不同画面和角度,吸引观众眼球的重要摄影手段。尤其是今年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红海行动》也是如此(目前《红海行动》已经狂揽33亿人民币票房反超了《唐人街探案2》)。不管是海上军用飞机出动、军机上特种部队射击的特写场面、特种部队海上冲锋舟追击还是直面直升机上狙击海盗的惊险场面,都采用了航拍手法将观众带入电影情节。

《红海行动》剧照

这部电影分为国内和摩洛哥两个取景地,国内部分的航拍团队之一银河星光航拍团队。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就是银河星光这只航拍团队。一开始,银河星光最为大家熟知的是作为国内知名的租赁公司。

在数字电影还不盛行的时候,他们抓住了电影的趋势,然后快速发展,拥有了大批的数字设备。而这几年,他们又抓住了航拍这一新兴行业的缺口,全力发展起了航拍业务。

主要从事电影、体育赛事、动感影院、宣传片、电视节目,这些年参与拍摄电影《红海行动》《西虹市首富》,体育赛事有马拉松赛、滑雪赛、自行车赛,动感影院《飞越彩云南》,电视节目《我们来了》《狗日新、日日新》《还看今朝》《大阅兵》等。我们的航拍团队具备老中青团队建设,目前拥有3名职业航拍摄影师,从业经验都超过10年以上,年飞行小时超过500小时,飞行架次300架次。而银行星光的航拍团队也被公认为国内行业首屈一指的航拍团队。

现在银河星光目前所从事的更是影视行业全产业链的业务,他们拥有国内领先的杜比全景声终混棚、4K调色棚、专业DIT团队、3D团队、航拍团队、转播团队、纪录片团队、专业摄影器材、灯光器材、机械器材租赁。从初期的单纯器材租赁也过渡到前后期全流程服务的专业影视制作公司,银河星光已经走过近二十年时间。

最近影视工业网就采访了银河星光总经理张建军以及此次《红海行动》的航拍团队摄影师马志伟老师,从事前的准备工作、中间中遇到的难题和挑战、以及和军地沟通协调的全过程,听他们讲述银河星光的航拍团队是如何展现《红海行动》里宏大又刺激的航拍镜头。

前期准备,拍摄过程:团队分工、器材的选择、设备架设、部门配合、导演沟通 

影视工业网:开拍前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

摄影师马志伟: 在多家公司竞争后选择银河星光的前提:调配双发机型,保证足够的动力冗余和安全性;飞机带气垫浮筒,海上迫降可以保证安全漂浮;带气象雷达,准确把控航线气象环境,有效避险。内陆通航公司无疑不具备这些条件。

硬件技术方面我们有自己的专业的标准流程,需要事前确认飞行机型和设备的安装兼容性,然后每次起飞前要做系统测试检查,例如:安装的牢固性;设备走线的稳定性;摄制系统的工作状态;云台稳定系统正常可靠;镜头伺服系统响应准确;操控系统可靠连接等等。

软件方面是和片方有效沟通,完全理解片方需求,精确到具体画面构图以及拍摄时长。了解拍摄细节后和机长讨论可行性和安全性,有问题即时反馈片方沟通协调。


影视工业网:为什么选择用直升机航拍,而不是无人机?

摄影师马志伟: 其实直升机和无人机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各有所长,合理调配可以优势互补,红海的制片方无疑是做出了最有魄力且明智和高效的选择。

无人机都是广角镜头递进拍摄,焦段有限,我们都是30-300变焦头,可以拍出特写和压缩感,画面稳定性也是无人机云台根本无法比拟的,抵近拍摄,而且极速变焦画面无人机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影视工业网:如何选择摄影机、镜头、直升机型和其他搭配的器材,这次航拍成本投入做了怎样的计划?

总经理张建军: 依据海上作业要求,此次航拍采用了中信海直空客155 双发大型直升飞机。中信海直航空公司专门从事海上作业,具备丰富的海上作业经验。在此次作业过程中,我们航拍团队出了2套Shotover F1 陀螺稳定云台,1套用于海上直升飞机、1套用于海上快艇上。业务确定后,依据直升飞型号及快艇结构,我们首先对Shotover F1的安装支架进行改造,以达到安装标准。然后与导演沟通飞行轨迹、镜头要求。


摄影师马志伟: 摄影机是和片方统一的RED红龙,选择原因首先是同电影主题摄影机同型号,其次是因为RED外型小巧、内置记录格式范伟全面、外置控制便捷,在航拍陀螺云台舱内安装是首选。镜头是佳能的30-300,是由于为了追求大变焦比和长焦端满足特写效果拍摄。外置监视器采用SHOGUN 4K硬盘录机和瑞鸽7寸监视器。

我自己在舱内安装了一只VR摄像机作为个人纪念性质的画面记录,因为涉密原因个人不能拍摄军舰内容的镜头,所以没有相关纪念照,这是个不小的遗憾。

影视工业网:在机上如何架设拍摄设备?如何搭建应用监看系统?

摄影师马志伟: 常规作业模式是右侧挂载,这是根据导演组提供的场景图分类作出的选择。监看系统采用SHOGUN高亮度监视器和瑞鸽7寸高亮度监视器是因为在强光干扰下尽量看清画面细节的需要。

在红海摄制期间,市面上没有更大尺寸的轻型高亮监视器可供选择,这也是一个小小的技术缺憾。


影视工业网:这部电影的航拍镜头主要有哪些,银河星光航拍团队的具体分工是怎样的?

总经理张建军: 电影本身航拍镜头很多,可以说是目前国内电影史上航拍镜头最多的电影,直升机团队和无人机团队分别都有国内国外两个团队共四个队伍。区分也很简单,所有蓝海背景的空中镜头都是国内摄制的,其它内陆场景的都是摩洛哥地区的海外团队摄制。

银河星光航拍团队负责《红海行动》中中国海军海上编队行进、海上军用飞机出动、军机上特种部队射击特写、船上特种部队与飞机上对话特写、特种部队海上冲锋舟追击等数十个镜头。湛江海上直升机航拍部分都是银河星光来负责。

摄影师马志伟: 我们团队共五人,航拍组三人,海上二人。我本人负责直升机航拍部分摄影,吴宝泰和申龙负责设备技术保障;海上组,石刚负责船载拍摄,技术员是张海峰。

船载组拍摄的是海盗船近景为主的镜头以及其它海平面视角舰船镜头。船载组很辛苦,整天漂泊在外海,有技术员吐的一塌糊涂,频繁更换工作。船只也让大家很辛苦的拆装远比机载支架沉重的挂架,每天三四点钟跟着出海,后半夜才靠岸。


影视工业网:直升机从哪里起飞在哪里降落?

摄影师马志伟: 民航飞机都是本场起飞本场降落,中信海直的飞机都是可以满足海上平台和舰船起降的要求,军方的飞机可以本场起飞舰上着陆,但是必须本场加油。

影视工业网:现场如何和导演以及摄影指导沟通?有详细的航拍脚本或分镜头吗?

摄影师马志伟: 所有的镜头都会事前传给我们文件,我们初步分析可行性后和导演见面沟通,确认正确领会导演意图后再和飞行组见面沟通,确认执行能力和安全性以及其他必要因素后落实拍摄日期的相关手续流程以及所有相关方沟通确认无虞。

导演林超贤在跟航拍组沟通

下面是几个场景图例:

这个场景就是片头部分的画面场景图,基本上两次走位拍摄就通过了。


这个镜头拍摄难度不大但是很棘手,因为这组镜头也是林导亲自上机指导拍摄的内容,当时要求模拟狙击手视角,要表现出晃动和射击时的上跳感,但是陀螺仪确实没有人工增抖功能,怎么剧烈操作也是缓缓的飘动感,只能后期处理了。


这组镜头其实左右挂载都拍摄过,只是片中没有采用。

影视工业网:直播航拍中传输与技术统调的在实时播控中的配合是怎样的?

摄影师马志伟: 《红海行动》没有无线图传,机上执行导演根据监视器通联作业现场。

体育赛事直播中的航拍,机上通常安装主/备两套微波图像发射系统和通讯系统以及电源系统,这会占去两个座位的空间,而在一些敏感城市上空作业时可能会有军方人士上机监看实时画面引导规避相关区域,这就更压缩了有效作业人员数量。

由于航拍设备的独立性,对于画面色调和曝光等问题需要和技术部门通联实时手动修正,与导播的实时沟通来调整构图和安排飞行线路。


影视工业网:海上航拍时信号通联与船机配合是怎样的?

摄影师马志伟: 因为涉密技术等原因不能使用军方通讯系统,初期阶段是执行导演和摄影指导上机通过自带的民用频段手持对讲机(400兆)和机载航空频段通讯系统来和舰船联络组沟通。因为不同的通讯系统在辽阔的海面上都有其局限性,需要配备多组不同的频段的通讯系统。

影视工业网:海上双机编队飞行以及航拍走位的实时调动是如何设计的?

摄影师马志伟: 编队飞行是重要内容,又是军地合作,稍有差池都会造成严重事故,因此事前经过飞行员面对面的反复协调沟通确认,在拍摄环境下由拍摄机指挥军机做动作,但是涉及安全问题由军机做决定,我们能够拍摄成功也是经历了和军方的多次现场磨合沟通才全部顺利完成。

海上气候多变,有时候光线合适而风向也会影响动作的完成性,好不容易大家都准备好了,突然的一场降雨又会彻底扰乱拍摄进度;也遇到过拍摄中军机油耗到限度返场加油中断拍摄到情况。

我们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更换了三次机组,因为通航公司有自己的人士任务安排,但是确实也是尽量调给我们最好的机长,编队飞行部分是拍摄接近尾声的时候,正好一直出差在外的海军退役到地方的机长过来接手,这样正好完美的链接了军方飞行员,双方能像平时训练飞行的战友一样合作无间,无论是安全性还是默契度也是达到了最高峰。这样我们在现场拍摄遇到客观环境因素干扰时他们都能及时调整配合,在有限的时间里精确完成了所有的拍摄内容甚至还有即兴发挥。


影视工业网:急速拆装设备换向或者换机的选择是如何考虑的?

摄影师马志伟: 目前国际主流的航拍陀螺仪系统都是针对轻型直升机设计的,EC155这种六吨级中型直升机以及另外我们常用的AW139直升机都没有标准的外挂点,所以只能在舱内假设挂架探出机身拍摄,而这样的缺点就是只能一侧拍摄,当被摄对象在另一侧就无法拍摄,简单的说挂在右侧就只能顺时针绕飞拍摄,无法逆时针拍摄同样航向的另一侧视角。

而片中直升机开舱门狙击海盗的拍摄角度是在左侧,而海上葬礼的跟拍角度以及快艇追击的视角是在右侧,所以当有反向的拍摄需求时就要调换整个系统的安装方向,以往我们都是需要半天时间来完成,而这次拍摄的种种特殊需求生生练就了我们在最快45分钟内换向开机且无故障的本领。


影视工业网:海上航拍过程拍了多少时长?

摄影师马志伟: 具体数据记不清楚了,我们分别拍摄过海盗艇,直升机,军舰,货轮等场景,也有部分混合拍摄的镜头,片尾的海上葬礼也是这部分拍摄的,前后将近一个月时间,飞了十几天几十个架次。

实际的拍摄量肯定远多于片中使用的镜头量,很多炫酷的镜头没能让观众看到也挺遗憾。

影视工业网:帧速率怎么解决?如何和DIT部门合作?

摄影师马志伟: 原本片方建议24格即可,综合考虑后我们采用了5K/HD 48格的记录模式,因为只能在地面更换储存卡,所以要在素材质量和记录时间上做出取舍。现场会有一名DIT技术员,每次降落后马上下载素材,我们则更换1TB储存卡后继续飞行作业。

影视工业网:《红海行动》航拍的镜头有涉及到跟后期特效的合作吗?

摄影师马志伟: 航拍海上无人机舰船起飞的镜头是无实物拍摄的,只有个发射架,然后虚拟有无人机的跟踪视角,这是最初就设计好的合成镜头。另外三艘以上的舰船编队镜头都是合成的。所有舰船在海上带地平线的镜头当中,陆地镜头都是合成的。

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天气因素;军地协调;雷达干扰;燃烧排放物对设备的影响 

影视工业网:海上航拍和陆地航拍比有哪些不同,有哪些不可控要素?

摄影师马志伟: 海上航拍气候多变环境复杂,而且飞机要在开舱门情况下飞行数十海里往返作业现场,燃油承载量和消耗速度也限制了有效作业时间,遇到强降雨还要绕飞很远来规避;在临近军舰或者货轮的区域做动作时风力和风向也是对飞行稳定型和飞行安全有着巨大的影响。

简单的技术普及:直升机是无法在顺风环境下低速飞行的,这样会造成失速下坠。而在拍摄现场,原定的航行线路就无法使用,只能让舰船掉头,可是大型船舶掉头重新编队也要十几分钟左右,在外海繁忙的航道上,掉头也不是随心所欲的事,这样凭空又损失很多时间。


影视工业网:海上航拍的天气博弈过程是怎样的?

摄影师马志伟: 海上气候多变,起飞区域天气正常而工作海域突发阵雨,导致无功而返,而湛江地区潮湿的天气导致采用防雨密封罩时容易因为内部高热高湿导致雾气凝结在镜片内侧无法正常拍摄。但是不用防雨罩无法在海洋性气候特有的暴雨时保证设备安全,这样的话是等候雨过天晴还是冒雨前行祈祷现场是晴天而且镜头不会起雾就成了大家的难题。

最后我们采取舍弃密闭防雨罩而用塑料垃圾袋和大力胶密封镜头罩,到作业区时由技术员挂着安全索探身舱外摘下塑料袋作业的土法完成了拍摄。整个拍摄区间,各种见招拆招的方法不计其数。

影视工业网:军地协调沟通对于航拍工作有哪些影响?

摄影师马志伟: 相对于地方航空来讲,军方更加严谨,许多动作细节需要反复沟通确认,因为飞行术语和拍摄术语相当于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我们作为航拍摄影师就要充当导演与飞行员之间的翻译,而飞行员还要充当与军方飞行员的翻译,这之间会有效率和准确性的差异。

因为很多镜头对走位要求很高,而直升机作为大型航空器受实时气候环境影响,不可能每次精确控制在小范围区域内的动作,这就对飞行员对线路动作的理解和飞行经验有了很高要求,而且有些高速机动动作在双机抵近拍摄时是非常危险的,飞行员间彼此间的信任还需要磨合过程,但是高昂的按分钟计算的飞行成本也不允许为此做太多的重复。

比如狙击海盗场景的拉高急转90度急停动作就是一组有代表性的复杂且危险的镜头,因为拍摄机是守在军机正前方,飞机以不低于80节(约160公里)的速度低空俯冲过来再突然拉高到拍摄高度急转向侧面面对摄影机悬停,再配合演员的表演,还要构图和焦点准确,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完成准确性差的话轻则徒劳重拍,重则空中撞机,所以飞行员的默契度更是需要完美无缺,而这样的复杂高难的镜头设计出现频率非常高。好在最后安全而圆满地完成任务,这也为今后的军地拍摄题材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影视工业网:机载雷达与船舶雷达会对摄影系统以及机上人员造成哪些干扰甚至伤害?

摄影师马志伟: 这也是一次很意外的经历,在两栖登陆舰绕飞拍摄海上葬礼的时候,我的监视器突然黑屏,我也就完全无法把握构图和焦点,开始以为悬停的震动导致某个接线处松脱,可是发现执行导演监视器是正常的,摄制设备也正常,当飞机远离舰船主体时又恢复正常,这时万能而博学的机长听到后舱交流后马上反应了过来,通知船上人员申请雷达关机,几分钟后监视器恢复正常。

事后我们了解到申请雷达关机是舰上着陆时飞机和舰船都要做的动作,也是保护人员免受大功率雷达辐射致病的标准流程,而我们这次的拍摄过程并没有船上着陆,而是随机的抵近悬停或者小半径绕飞,所以船载雷达并没收到关机通告,这也是一个根本不会被注意的环节,毕竟之前国内根本就没有任何这样的拍摄行为。

舰载雷达有很多种类,就算是普通的气象雷达也是有很大辐射,具体数据我当然还是不知道,就知道没孩子的成年男性别接触和雷达有关的工作好像是个潜规则,不知道这次这一照会不会有啥后遗症。


影视工业网:大型货轮的燃烧排放物对航拍设备有怎样的污染和影响?事后如何处理,以及经历过后如何避免?

摄影师马志伟: 我也是在拍摄结束后才了解到货轮的主要燃料油是重油(化学科普:提取汽油、煤油、柴油后剩下的残余物。有时将此残余物进一步减压蒸馏提取润滑油后剩余的油品也称为重油。重油中的可燃成分较多,含碳86%~89%,含氢10%~12%,其余成分氮、氧、硫等很少。重油的发热量很高,一般为40000~42000 kJ/kg。)。

本来是井水不犯河水,毕竟实际生活中没有人会爬轮船烟囱玩儿或者在它周围飞行观赏。但是这次的拍摄过程中有一组设计的长镜头是从货轮船头拍到船尾露出直升机再跟机舱特写再拉开拍摄船尾角度飞机跟随的全景,最后拍摄结束后在逆光飞行拍摄中画面模糊的厉害,当时以为镜头进水有潮气,结果降落后清洁维护时发现镜头上一层油垢,用专用镜头液喷涂擦拭半天才去掉。


飞行员看到后告诉我这是船尾烟囱排出的油烟的附着物,幸亏是当天的压轴镜头完成后才出现,否则一开始就出现的话又要返场清洁而浪费一个航次,且海面船舶以及摄制组和演员的努力也无端地付之东流。这次的经验就是尽量躲着冒烟儿的物体,或者在作业区利用风向和调整拍摄角度来及时规避。

银河星光航拍和团队的情况 

影视工业网:银河星光的航拍的团队规模和航拍设备是怎样的状况?

总经理张建军:航拍设备银河目前航拍团队拥有美国6轴陀螺航拍稳定云台Shotover F1两套,奥地利5轴陀螺航拍稳定云台X5一套,3轴陀螺航拍稳定云台Shotover G1一套,8桨同轴大型无人机Shotover U1一套。

我们的航拍团队具备老中青团队建设,目前拥有3名职业航拍摄影师——

首席航拍摄影师楚孝义:高级摄影师职称、从事航拍30多年;

航拍摄影师马志伟:著名纪录片摄影师、从事航拍10年;

航拍摄影师石英男:专业航拍摄影师、从事航拍10年。

一名航拍摄影师的培养是靠飞行小时积累出来的,每一个架次的飞行都要有巨大的投入。所以一名航拍摄影师首先应该是一名优秀的摄影师,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航拍摄影师的天赋。有了这两项基础在配合有大量的航拍飞行积累才有机会成为一名专业的航拍摄影师。所以一名航拍摄影师的培养有多难可想而知了。


影视工业网:以前的直播节目航拍经验对于电影航拍有哪些帮助?

摄影师马志伟: 其实最初引进Shotover F1时目标应用就是瞄准张艺谋《长城》这样级别的大片,电视直播节目对于Shotover F1这样的设备来说有些大才小用了,不过直播工作不同于等待最佳窗口期的风光类航拍,更多的不确定性,对于现场实时把控与应变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做起来也有乐在其中的感觉。

而直接作用于本片的影响就是对于气候变化和现场环境临时改变时有更短的调整和优化过程,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准确的完成既定拍摄任务。

影视工业网:平时如何训练自己?

摄影师马志伟: 本人多年从事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和城市形象片拍摄,到哪里都是先在心里给城市建模,日出日落位置,地标建筑特征以及空间参照。

在此前和我的航拍入门导师楚老师一起拍摄航拍北京以及北京警航的纪录片就长达三年之久,积累数百小时的航时,所以空中拍摄时的拍摄取景能力应对大多数题材绰绰有余。


影视工业网:如何看待航拍这项摄影技术的真正作用?

总经理张建军: 通过充分展示直升机对高度、大范围、长距离的的移动来实现一般摄影机械无法实现的运动轨迹、奇特视角。 

[责任编辑:z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