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电影网官方门户!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传播口述历史,铭记历史温度:第四届口述历史国际周在京举办

发布时间:2018-11-12  浏览次数:590804
分享

2018年11月5—11日,由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发起并主办,中国传媒大学科学研究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澳门口述历史协会、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深圳市越众公益基金会、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公益支持的第四届口述历史国际周隆重举办。本届国际周以“口述历史档案的多元化应用”为主题,包含国际研习营、影像展映、口述历史项目海报展和“口述历史在中国”国际研讨会等版块,致力深入探讨口述历史档案管理与应用等相关议题,促进口述历史档案在跨学科研究与应用领域的交流。

随着社会经济繁荣和科学技术发展,口述历史逐渐成为记录、保留时代变革的重要方法,为建构社会记忆创造了丰富的影音图文档案。与此同时,在如何保存、管理与应用日益丰富的口述历史档案已成为越发受到关注的议题。

近年来,口述历史打破了在诞生初期以档案实践为导向,史料补充为目的的发展宗旨,但仍与档案资源的管理与应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口述史料的收集、管理和应用为档案部门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动力,由采访者和受访者共同完成的口述访谈扩大了档案收集来源,口述史料存储介质及数字化改变了传统的档案保存模式,科学的档案存储方法保障了口述访谈成果的积累,有效的档案资源发掘拓展了口述史料的应用。口述历史与档案的有机结合,使“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真正成为可能。

作为口述历史国际周的重要环节,“口述历史之夜——口述历史国际周2018特别发布会”于9日晚顺利举行,可容纳400人的中传讲堂济济一堂,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媒体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发布会上,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口述历史国际周组委会主席丁俊杰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校党委书记陈文申先后发言,介绍、发布口述中心2018年在史料采集、科研、教育教学、对外合作、与展馆接待等方面的年度成果,充分肯定了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这几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对今后发展寄予厚望。他们表示,口述中心依托学校的教学优势和学术资源,促进了口述历史的研究,今后也将以更丰富、多元的形式为口述历史学科发展、学术交流提供便利。

今年的口述历史国际周,除了常规研习营、口述纪录片交流会等环节,新增口述历史项目展。口述中心联合深圳市越众公益基金会,共同为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口述历史同仁提供展示平台和资金支持。11月9日晚,由专家组在近百个参选项目中评选出的十个项目代表在“口述历史之夜——口述历史国际周2018特别发布会”的舞台上分享他们在日常实践中采集到的珍贵故事,充满细节与血肉的故事感染了在座的每个人。国际口述历史协会主席Sue Anderson教授、中国口述历史学家陈墨先生对项目进行了精彩点评。Anderson教授认为“今晚所有呈现的一切,都是中国历史记录的创举”,高度评价了崔永元口述中心为口述历史传播、交流所做的工作。陈墨先生则从口述历史学科角度,提出口述历史在功能与表现形式方面具有多样性。

其后,著名央视主持人敬一丹在分享了一千七百封家信的故事,她笑称自己受到崔永元的影响,自己也开始从事口述历史方面的采集、写作工作,“记录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少年,记录中国这几十年剧变的过程”。她深情款款地回忆了自己作为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的经历,表示希望为自己的女儿留下这一段珍贵的记忆。同时,她讲述母亲收藏的1700多封家信和背后的青春记忆,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南非科学院院士Keyan Tomaselli作“口述历史在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致辞,对历史研究的方法进行总结,觉得口述历史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如果口述历史是为未来进行记录,那么它也是一种对未来进行讲述,因为我们的过去永远一直被编译在我们的现代之中”。

活动最后环节,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创始人、口述历史国际周组委会荣誉主席崔永元教授做了热情洋溢的简短演讲,回顾了自己走上口述历史之路的过程。其后,国际周组委会执行主席、总策划林卉女士对口述历史国际周进行四周年回顾。

据悉,口述历史国际周是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搭建的口述历史同仁交流与互动平台,业已成为中国口述历史学界的年度品牌盛事。

过去三年,口述历史国际周吸引了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南非、新加坡、韩国、印度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口述历史专家、学者和资深实践者的深度参与。每一年,口述历史国际周的特别发布会都备受关注,线上线下逾百万人次参与互动

[责任编辑:zyw]